|
|
|
1.什麼是登革熱
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或原發性登革熱,係由蚊子(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或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)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,而以高熱、頭部、肌肉、骨頭、關節的奇痛,後跟窩痛以及發疹為主要症狀。因為其感染對象、症狀以及預後與原來的登革熱顯然不同,所以稱出血性登革熱,或登革休克徵候群,也有續發性登革熱之稱。
2.登革熱傳染途徑
台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,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,腳上有白斑。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。
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-2小時及日落前的2-3小時,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。
3.登革熱潛伏期
一般人感染病毒經3-8天(最長可達14天)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。
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,稱為「可感染期」,或稱為「病毒血症期」,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,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,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-12天的增殖,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,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,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。
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4.登革熱的症狀
發燒或畏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痛、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等。
然而,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,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,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,死亡率可以高達20%以上,所以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!發病後的第3~5天,若病情突然加劇,如發生劇烈疼痛、抽搐、昏迷、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,須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。
5.登革熱如何治療?
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,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,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,多休息、多喝水、適時服用退燒藥,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。
此外,對於登革熱重症病患應安排住院,適時的介入措施,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,可將死亡率從20%以上降到1%以下。
6.登革熱的預防方法
(1)不讓斑蚊繁殖
1.清除病媒蚊孳生源(積水容器)。
2.裝飾容器(花瓶、花盆、水盤等):每週刷洗並換水一次。
3.儲水容器(貯水桶、水缸、水泥槽等):每週刷洗、換水或不用時倒置。
4.廢棄容器(廢輪胎、空瓶、空罐等):清除、倒置或覆蓋。
5.積水地下室:排除積水,或施放殺幼蚊劑、鹽、清潔劑、油
6.天然容器(竹筒、樹洞、石穴、葉軸等):用泥土、沙子或海綿填滿
(2)不讓斑蚊進屋
1.設置紗窗、紗門。
2.噴灑殺蟲劑或點燃蚊香驅蚊
(3)不讓斑蚊叮咬
1.避免每天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至5時(登革熱病媒蚊--白線斑蚊、埃及斑蚊出沒頻繁時段)到戶外公共場所之樹蔭、草叢、涼亭等陰暗處逗留。
2.著淡色長袖衣褲、裸露處塗忌避劑。
3.午睡時掛蚊帳。
|
|
|